當前,社會對于行業自動化、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,相較于人工視覺更具優勢的
機器視覺由此迎來了快速發展。機器視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,比如其已滲入到電子、
汽車、半導體、包裝、食品/藥品等眾多行業,但我國機器視覺市場存在滲透率較低、部分場景國產水平較弱的痛點,尚處于早期階段。
不過,據中金公司預計,伴隨滲透率與國產化率的提升,2025年國產廠商可參與的機器視覺市場空間有望達到356億元,2021-25E CAGR達29%,保持高速增長態勢。
中金公司指出,我國機器視覺滲透率較低的主要癥結在于其剛需性較弱,品控意識較弱的廠商對機器視覺需求程度不高。隨著勞動力人口占比減少以及用工成本提升,人工目檢的經濟性逐漸減弱,廠商尋求降本增效的替代方案。與此同時,近年來政策單獨提及機器視覺的頻次增加,鼓勵企業將機器視覺用于質控管理、柔性生產。
此外,根據賽迪智庫與中金推算,上游環節價值占比達80%,其中光源、鏡頭、相機、軟件價值占比分別為23%、13%、28%、37%,均占據重要地位。從國內廠商技術水平來看,光源環節的技術成熟度最高,鏡頭環節已有東正光學、慕藤光等推出高端品類,相機環節有???a href=http://www.techandresults.com/pt/robot.html style="color:#00719d;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" target="_blank">機器人在國際競爭中初露頭角,軟件算法環節國內廠商尚多為自用。綜合來看,隨著機器視覺由2D向3D演進、深度學習的賦能以及國產廠商的技術突破,鏡頭、相機、軟件等環節均蘊藏著國產化機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