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成走了,但是富士康選擇了留下來。他的工廠一路向西,從深圳遷出,輾轉重慶、成都、武漢、鄭州、太原、菏澤,幾乎每一個中西部省份都能找到富士康的工廠。2015年,富士康在中國擁有120萬員工,出口額1200億美元,占了中國出口總額的二十分之一。
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,為什么寶成都走了,富士康卻沒有走呢?IT制造業雖然也是勞動密集型行業,但是幾個關鍵的特點,使得他們和制鞋業最終分道揚鑣。
第一點,IT業的貨值金額相對更高,一雙鞋子的出廠價通常只是數十元,但是一部手機,最少也要數百元。這就使得他們能夠承受陸路的交通成本壓力,如果是Iphone這樣的奢侈品的話,用飛機來運輸也是承擔的起的,這就是為什么Iphone的生產被安排在鄭州的原因,那里是內陸重要的交通中心。
第二點,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進步,使得IT制造業成為了受益者,薪酬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開始減少。機器人技術在過去的精度不夠,因此只能應用在汽車等重工業行業,但是在最近幾年,隨著傳感器技術和軟件技術的提升,電子裝配線上的許多工種都可以讓機器人來完成了。比如富士康的昆山工廠,在過去的五年里,就減少了一半的工人數量。
第三點,鞋子的技術革新是緩慢的,發展空間有限,但是IT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,你總有機會搶到風口。富士康在內陸最新落戶的一站,是貴州,那里將被建設為一個大型數據中心,同時還將建起一座6代LTPS(低溫多晶硅)面板廠,投資金額250億元,合作伙伴是華為。這些業務都是富士康之前沒有嘗試過的,利潤率更高,對于新興業務來說,市場規模比壓縮成本重要的多。
雖然一直被傳言要離開中國,但富士康并沒有真的走出這一步。
截至到目前為止,富士康超過80%的工廠都位于中國的內陸地區,雖然這里的工資成本已經日益高漲,但是技術的進步,和行業的不斷升級,使得富士康擁有了留下來的底氣。
今年春天,富士康收購了百年老店夏普,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其先進的屏幕制造技術,夏普是蘋果iphone的屏幕供應商之一。收購完成后,夏普的日本工廠將會被裁員,屏幕制造技術將會被引入中國,交由鄭州,或者貴州的工廠來生產,這一切都在規劃之內。
中國制造業向東南亞的轉移,目前只是最低端的紡織制鞋業,而技術含量更高,利潤率前景更好的行業,正在有條不紊的繼續西進。比如高世代的面板產業,包括AMOLED屏和LTPS屏,2015年中國有6條生產線在建,2016年的產能將再擴充210%,像京東方的成都廠,華星光電的武漢廠,深天馬的武漢和廈門廠,富士康的鄭州和貴州廠,都將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陸續投產。
這股投資浪潮,是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標志之一,他們投資的是技術和未來,畢竟這里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,社會穩定,人才密集,遠不是東南亞可以比擬的。
上頁 1 2